近日,两位年龄相仿、早期症状相似的患者,却因不同的健康理念,导致日后的生活状态迥然不同。
A
11月25日,65岁的徐叔开车时突然右边身体乏力,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将近昏迷,由家属送到我院。经MR检查结合症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即“中风”。为什么中风会突然找上徐叔呢?原来,平时徐叔患有心房颤动、高血压,但一直没有专科治疗。这次经过住院排查,最终考虑徐叔中风的元凶正是心房颤动。治愈出院后徐叔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但仍伴有右侧身体乏力的后遗症。
相对于徐叔突遭重疾后还要忍受持续康复治疗的痛苦,近期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4岁的谭叔则感叹自己运气好,都是平时注重健康、乐意听从医生建议的结果。11月30日,他因心悸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颤动,于时专程入院评估、治疗心房颤动。
B
大内科副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陈伟强教授和心内科主任赵华云教授多次查看病人并分析资料后指出,谭叔心房颤动诊断明确,年仅64岁,为改善其心悸不适的症状,降低中风风险,避免长期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功能受损,并结合谭叔个人意愿,于12月5日为其实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帮助谭叔恢复正常心律。术后谭叔行动更加自如,精神焕发,再无后顾之忧。
谭叔手术过程
01
何为心源性卒中?
随着老龄人口的激增,使得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心脑同治”已成为心内科、神经科医生的共识。其中,心源性卒中越来越常见,尤其需引起重视。
心内科彭毅主治医师指出,正常人心律是窦性心律,是由心脏中的窦房结首先发出电指令,然后经过传导到整个心脏,心脏才完成一次心跳,正常窦房结每分钟发出60-次的电指令。当患上心房颤动时,心脏失去正常的窦性心律,心房乱跳,每分钟频率可高达-次。过快的频率使心房不能正常收缩,血液在心房内不能正常流动,加上左心房的心耳肌肉形似一把梳子,高低不平,血液更加容易滞留、凝固,形成血栓,当血栓从心房中跌落,就会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最后梗塞器官动脉,造成缺血,而最常见的就是脑梗死,即心源性卒中。
示意图
彭毅表示,根据数据分析,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有14%-30%是由心房颤动形成血栓导致的,80岁的老年人患有心房颤动的比例高达30%。因此,治疗心律失常能有效预防卒中,避免因此引起的致死、致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02
何为心脏射频消融治疗?
心内科主任赵华云指出,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能有效帮助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该技术成熟,运用广泛,有着微创、风险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医院心内科已开展该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除了心房颤动外,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亦能取得确切效果。
我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是国际医院,在卒中的预防和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缩短卒中患者的*金救治时间,及时抢救梗死脑细胞,降低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中医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我院卒中中心提倡卒中筛查,早期提前识别高危人群,早期干预,未病先防。
赵华云强调,房颤患者是卒中的高危人群,房颤早期管理和治疗应是卒中防治的重要环节,能大大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射频消融治疗是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重要手段,我院这一技术的开展为卒中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房颤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图文:*延芳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专家简介
赵华云,医院心病(心血管)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副总监,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心血管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各种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症等。熟练开展心脏临时、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和心脏介入手术。
开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
开诊地点:1号楼2楼心病科1诊室
-END-
点我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