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房颤的治疗有所改善,但患有房颤的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仍在增加。目前尚不清楚早期房颤患者进行节律控制是否能降低心血管风险。于年8月29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心房颤动患者的早期心律控制治疗》给出了答案。在早期房颤患者中,早期心律控制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心血管预后风险更低。
首先,介绍一下研究设计及人群。该研究是一项国际性的、平行组、随机、开放、对结果设盲研究。研究入选标准:成人(≥18岁)患有早期心房颤动(定义为登记前诊断为≤12个月的房颤),年龄大于75岁,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或满足以下两个标准:年龄大于65岁,女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脏病和左心室肥大。
根据指南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抗凝治疗和控制心率。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早期心律控制或常规治疗,根据区域进行随机分层。早期心律控制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心房颤动消融,以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在随机分组后尽早开始。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的患者最初接受心率控制治疗,而不进行节律控制治疗。
年7月28日至年12月30日,共有名患者在11个欧洲国家的个地点进行了随机分组。
几乎所有被随机分配到早期心律控制组的患者(例(94.8%)接受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房颤消融治疗。2年时,有例(65.1%)仍在接受节律控制治疗。(图1)
只有例(14.6%)被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的患者接受心律控制治疗(97例接受房颤消融治疗,例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图1)
图1筛选、随机分组、治疗和随访
基线检查时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图2)。
图2基线资料
主要终点事件:在接受早期心律控制的名患者(3.9/人-年)和名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5.0/人-年)中出现第一个主要结果事件(HR,0.79;96%可信区间,0.66至0.94;P=0.)(表1)。早期心律控制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危险比,0.79;96%可信区间[CI],0.66-0.94;P=0.)(图3)。
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平均住院天数(±SD)无显著差异(分别为每年5.8±21.9天和5.1±15.5天;P=0.23)。(表1)
主要安全性结果:发生主要安全事件的患者百分比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心律控制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4.9%的早期心律控制患者和1.4%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中。
表1观察结局(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图3Aalen–Johansen主要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曲线。
总结
该研究的发表,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意义重大,对于没有复律禁忌证的早期房颤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中风或因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风险,而且是安全的。
希望通过本文,让医生们了解到,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早期房颤患者,能进行充分评估,给房颤患者一个转复窦性心律的机会。
参考文献:
KirchhofP,CammAJ,GoetteA,etal.EarlyRhythm-ControlTherapy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NEnglJMed.;(14):-1.
END
王蕾: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毕业课题研究方向为老年危重症,通过北京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一直从事于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
擅长:心血管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
下图为王蕾医生微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