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疫时刻疫情期间就医突发心脏骤停,南京明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
  疫情之下,医院肩负着正常医疗运营和区域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在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依托成熟的胸痛中心建设流程,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抓住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结合疾病救治需要、医疗制度改革需要,通过标准制定实施,完成从医疗技术到医疗模式再到医疗体系建设的过渡,即重大疾病关键环节上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该理念正是胸痛中心建设核心理论的体现。


  医院胸痛中心坚持疫情防控与医疗治疗并重,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高标准确保胸痛救治工作正常开展。


  疫情之下,平战结合,胸痛中心建设通过严格落实规范化救治流程,在面对疫情爆发时做出合理决策及时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取得胸痛患者的及时治疗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风险之间的平衡。守救治患者的初心,担护佑健康的使命,疫情下的坚守,是胸痛中心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的守护!

一、疫情期间就医突发心脏骤停

近期,75岁的金先生在家出现发冷、流鼻涕等症状,在家属的带领下来到医院就诊。问诊过程中,金先生告知医师,中午12点左右开始除上述症状外,还相继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胸闷,并伴有大汗,在家休息了3个小时也没有好转,且症状逐渐加重。

在完成医师开立的检查后,17:00,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门诊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告知结果,并联系心内科急会诊,同时准备转移患者至急诊。就在护士刚把金先生安置到转运床的瞬间,金先生忽然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

千钧一发之际,门诊医护人员携各种抢救物品飞奔至患者身边,立即开展抢救。心电图室护士张欣婕一直跪在床上为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其他人推着转运床直奔急诊。一路上看到抢救的检验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也迅速加入到急救队伍中来。

心电图室护士张欣婕为患者心脏按压多科室协助患者快速转运

二、疫情期间就医突发心脏骤停

17:10左右金先生被送进急诊抢救室。抢救过程中,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医生没有放弃,间断推注肾上腺素强心治疗、电除颤、轮流持续心肺复苏……在大家通力合作下,经过近1个小时的惊心动魄的按压抢救,金先生终于恢复窦性心律!

随后,胸痛中心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体系。当下正值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手术前患者核酸结果还未出,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李新副院长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心导管室团队以及心脏外科团队均已在手术室准备好,在严密防护的状态下,准备随时为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很快开展,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右侧冠状动脉几乎全部堵死!立即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予以植入2枚支架,十分钟后血管开通!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观察治疗。

李新副院长(右)、郭振峰主任(左)为患者打通血管

三、多学科协作打通生命通道

在ICU监护治疗的几天里,患者病情一度恶化:出现急性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胸腔积液等棘手情况。经过肾脏内科、彩超室、重症医学科等多科会诊后,患者各脏器功能趋于稳定。上周,各项指标稳定,成功转入心血管内科普通病房治疗,现已好转出院!

金先生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医护团医院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和多学科协作的高效急救水平。像这样经过多学科联合救治病例,在医院已是屡见不鲜。我院胸痛中心对于急性心梗心脏骤停的危重症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急救体系、MDT(多学科联合救治体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诊疗方案,实现院前与各科室间的无缝对接,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四、专家提示

医院副院长李新

李新副院长特别提醒:心梗等不起,紧急情况务必看急诊!普通门诊就诊容易耽误时间延误病情。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一旦出现胸痛,切记不能耽误,拨打及时就医,把握*金救治“分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

心肌梗死致死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没有得到患者重视,等到突然发病,救治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险,所以及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

1、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且疼痛加重;

2、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3、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4、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5、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联系我们

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