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mip.39.net/pf/mipso_5496667.html心房颤动作为最常见心率失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尤为多见。ACS患者可能既往就存在房颤,也可能是ACS后新发房颤,其并存率可高达6.2%-21%不等。
房颤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高心室反应率的情况下,同时还会增加出血性/缺血性卒中等并发症入院风险。基于此推断,房颤会对ACS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然而,既往不同研究的随访时间从几周到几年不等,结论也存在一定差异。
芬兰坦佩雷大学OlliPunkka研究团队分析了房颤对急性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死亡率的影响,已于年6月16日将结果发表在了《Cardiology》杂志上。
研究者依据12导联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
①窦性心律组(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呈现窦性心律结果,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生理性窦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心动过速等相对正常的心律,以下简称窦心组。
②房颤/房扑组(例):患者入/出院时的心电图结果发现房颤或房扑,以下简称房颤组。
其中,房颤组患者中位年龄大于窦心组(77vs.71岁),女性比例更高,糖尿病合并率更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率更高(69.8%vs.50.4%),两组间高血压合并率并无显著差异。
入院时,房颤组患者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华法林等药物的使用率更高;出院时,房颤组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更高。不过,窦心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相对更高。
10年随访得出,房颤组、窦心组患者:
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年、9.7年;
②出院30天的死亡率分别为22.9%、8.1%;
③1年死亡率分别为39.6%、15.9%;
④5年死亡率分别为64.9%、32.6%。
图片:房颤组(红线)、窦心组(蓝线)患者的KM生存曲线分析
患者出院10年内,房颤组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高于窦心组,分别为80.9%vs.50.3%(p0.)、73.8%vs.69.6%(p=0.)、12.2%vs.10.8%(p=0.)。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窦性心率,房颤与ACS患者的高死亡率独立相关。进一步细分得出,当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合并房颤/房扑时,10年死亡风险高出48%;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10年死亡风险高出77%。
该研究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或出院时的房颤/房扑,可预测长期不良预后。相比窦性心律ACS患者,合并房颤/房扑的ACS患者,10年死亡风险高出66%!
参考文献:
KonttilaK.K.etal.TheEffectofAtrialFibrillationontheLong-TermMortalityof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

heTACOSStudy.Cardiology.Publishedonline:June15,.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