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腰痛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疾病,其中大部分为原因不确切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疼痛来源包括椎间盘、肌肉、韧带、关节突关节等,文献报道来自关节突关节的腰痛占发病率的45%,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是指源于关节突关节损伤、退变、炎症等因素导致的病程大于3个月的慢性腰痛。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是腰椎关节突关节唯一的感觉支配神经(图1),是腰椎小关节疼痛上传的唯一通路,并且其解剖学位置相对固定,对其进行局部封闭阻滞简单可行,可有效阻断疼痛信号的上传,是目前公认的用于鉴别腰痛来源的方法,对照性封闭作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图2),在此类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封闭药物效果消退后疼痛信号很快恢复上传,若通过射频消融技术毁损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理论上可以将疼痛上传的神经通路彻底切断,获得长期的疼痛缓解。采用经皮穿刺的方式将射频电极置于目标神经旁,将脊神经背内侧支热凝毁损可有效阻断疼痛上传,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疗效显著。
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药物、肌松剂、神经精神疾病的辅助用药。虽然非甾体类药物在临床很常用,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特定非甾体类药物的突出效果尤其是长期效果,因此在非甾体类药物选择上并无明显差别;急性腰痛患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得到症状部分缓解。另外由于诊断困难,疗效欠佳,慢性腰痛患者常伴有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等,这方面的辅助治疗在治疗腰痛方面也被证明是有效的。物理治疗方面,Nedelka报道冲击波治疗可获得比关节内注射更好的长期疗效,但逊于小关节射频神经毁损术的疗效。同时,功能锻炼和行为疗法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上述治疗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只能维持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欠佳。关节内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存在较大争议,关节内注射治疗腰痛的长期缓解率在18-63%,但多数报道中患者的筛选较为宽松,缺乏对照性诊断性封闭筛选的程序,因而最终结果遭到质疑。Bogduk纳入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行系统综述后得出结论,关节内类固醇注射不能获得比安慰剂更好的疗效。欧洲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指南并不推荐使用小关节内类固醇注射疗法。融合手术由于会导致腰椎丧失融合节段的运动能力,并且有多种并发症,尽管有用来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报道,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使用腰椎融合术来治疗此类腰痛。
经皮射频脊神经背内侧支消融术是已经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方法(图3)。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射频发生器通过射频电极发出-KHz的交变电磁场,诱导电极尖端周围一定范围内组织中的离子振动,引起分子摩擦而产生热量。经皮射频消融技术于年最早由Rees用来治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取得了超过99%的成功率。随着Shealy在年首次报道经皮射频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射频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其原理是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与穿刺针类似粗细的射频电极放置于脊神经背内侧支的走行位置,通过可控制的射频电场产生局部高温(一般为80℃),将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凝结毁损,阻断小关节来源的疼痛信号的上传通路,理论上可以达到对疼痛症状本身的临床治愈。
图1脊神经背内侧支分支及走行示意图
图2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示意图
图3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