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1201/6685575.html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在临床上最常见到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可以是原发性的----没有发现有原因导致的,称为特发性房颤也叫孤立性房颤,也可以继发于其它的心脏疾病,如继发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房颤的治疗方法很多,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采取转律治疗或维持心率加抗凝治疗等,所有心房颤动的治疗,其实最高境界是转律治疗,它能够全面消除房颤的危害,防止心功能的减退和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不能转律治疗,或者转律失败,才转而求其次,进行维持心率加上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血治疗,但心功能的减退不可避免。
1转律治疗的方法
(1)药物治疗
目前转律治疗的药物治疗可以供选择的药物种类不多,最常用最有效的首推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其次是心律平、慢心率等Ic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这几种药物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上世纪90年代,还曾经使用奎尼丁来转心律,但由于奎尼丁的副作用可能比较严重,且现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奎尼丁的药了,所以已经不用。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两种,一种是介入手术治疗,又称为射频消融治疗,其主要方法是采用肺静脉口和/或腔静脉口用电隔离的方法进行线性切割,另一种是外科手术治疗,早期的外科手术方法又称为迷宫手术治疗,现在外科手术,还可进行左心耳切除术,多半是在进行其它外科心脏手术的时候同步进行的手术方法。
以上方法不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只要选择适当的适应症,都可能会有效,有效的标准包括转为窦性心律和减少房颤的发作,但如果能够转为正常心律,并且维持正常心律才是最高的境界。
2维持心率治疗
请注意前面的转律治疗和现在的维持心率治疗其目标是不一样的,前面指的是节律,后面指的是速率,当心房颤动不能转为正常心律的时候,也就是仍然是房颤的时候,就需要维持心率治疗,主要是维持心跳的速度,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将心跳维持在静息状态下70次/分钟左右,轻度活动状态下维持在90次/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转律治疗,心律能够部分的转为窦性心律(正常心律),这个时候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还需要继续维持,因为这也是有效的一个标准,心率的快慢还需要兼顾窦性心率的快慢或者心房颤动发作时室性心率的快慢。
3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血的方法----预防心房的血栓形成
只要心房颤动没有转为持续性的窦性心律,换句话来说,就是还存在着阵发性或者是持续性的心房颤动,那么抗血小板聚集或者抗凝血的治疗就持续需要。对于心瓣膜疾病导致房颤的患者,抗凝治疗都需要选择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疾病的心房颤动者来说,低危的可以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而高危者需要用抗凝血治疗,如华法林或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
(1)心房颤动转变为持续的正常心律
如果心房颤动经过治疗,能够完全转变为正常心律,那么抗血小板的聚集或者抗凝治疗仅在转律后持续4个星期就可以停药。
(2)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变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由于仍然存在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仍然存在着房颤的时候形成血栓的可能性,所以需要持续的抗血板聚集治疗或者是抗凝血治疗。
(3)阵发性心房颤动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虽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有明显减少,但是心房颤动没有完全消失,还存在着发作房颤的时候形成血栓的风险,需要持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抗凝血治疗,不能间断用药或停止药物治疗。
(4)心房颤动不能转为正常心律
这种情况形成血栓的危险度最高,所以要长期的持续的进行抗血管聚集或者是抗凝血治疗。
4左心耳介入封堵治疗
对于不能完全消除心房颤动的左心耳血栓高危患者,在华发林不能耐受的情况下,或者抗凝药物过敏,或者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不好,或者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时候还出现了血栓的情况,甚至一些特殊的职业,例如运动员、经常受伤者等等,都可以考虑安装左心耳的封堵器,封闭左心耳,从而预防左心耳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治疗的最高境界是转变为持续的正常心律,这样既能防止心功能减退,又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转而用维持心率加防止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抗血板聚集治疗或抗凝血治疗或左心耳封堵治疗,虽然心功能会减退,但是不容易形成血栓,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问题征集:您有什么心血管问题,可在发消息中告诉我,我将尽力解答)
武大人民陈博士
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