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突破导管射频消融术,让心病有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http://www.jk100f.com/
                            

你知道“房颤”吗?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无规律地、快速地跳动,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规则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患者往往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同时房颤患者左心房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出现脑梗塞等并发症。据统计,与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房颤以往主要是药物治疗,一般是以恢复窦性心律、抗凝、控制心率为主,无法根治,且靠药物转复房颤临床效果差,副作用大。随着房颤消融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选择。

目前,市六金山分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潘晔生带领团队常规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针对不同房颤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消融方案。

86岁高龄患者,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头晕一周入院,发病时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心室率次/分),患者感明显胸闷、心悸、头晕,房颤发作时血压明显降低,最低仅66/37mmHg,生命体征不稳定,入院后常规予以药物转复窦律、抗凝等治疗,但疗效不佳,每天仍反复多次发作快速房颤。

潘晔生主任查看后,建议导管消融治疗。因患者高龄,术前对其心肺功能予以充分评估,并在麻醉科、超声科配合下成功实施房颤消融术,术中应用先进的三维磁导航定位系统对左心房进行电解剖三维重建,术中肺静脉电隔离后即刻转为正常窦性心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房颤未再发作,顺利出院。

手术消融靶点图

术前心电图术后心电图

76岁永久性房颤患者,2年前曾因为心脏停搏植入单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但近年来患者反复出现胸闷、心悸,休息时心率在次/分左右,稍稍活动后可上升至-次/分,最快可达次/分左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多次就医,尝试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慕名找到市六金山分院心内科潘晔生主任。

手术消融靶点图

潘主任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系统评估后,考虑到射频消融成功率低,且患者心脏内已植入起搏器,建议行房室结消融术,采用“ablateandpace”策略,通过消融手段切断房颤下传通道,由起搏器帮助起搏,从而得到规则的心率。房室结消融比较简单,微创穿刺一根股静脉,送入导管标测希氏束电位,消融数秒后,患者心电监护显示为规则的起搏心率。

潘晔生主任指出,房颤导管消融通常以射频或冷冻作为能量源,通过热能或低温传导,对心房内异常兴奋灶进行电隔离。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同,消融是一种根治房颤的微创手术,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0%。而对于心率太快的永久性房颤或房扑患者,如果药物控制不佳,特别是发生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力衰竭,房室结消融+心脏起搏是合理的选择。

潘主任提醒患者:

1、手术虽然解决了患者因房颤心率快而导致的临床症状,但房颤本身仍然存在,故术后仍需要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脑卒中;

2、需要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选择起搏方式,很多患者需要双室或希浦系统起搏。

市六金山分院心血管内科自年11月常规开展电生理手术后,已成功完成了10余例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消融手术,同时也完成了10余例起搏植入,升级了希浦系统起搏术式,开展无导线起搏植入,心血管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医院水平。

超链接

潘晔生

执行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21年,擅长各种心血管急重症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及重症心力衰竭的救治。主攻心律失常的药物、射频消融、起搏治疗,各种心力衰竭的优化治疗,晕厥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类射频消融手术(房颤、房扑、房速、室早、室上速)和起搏装置物植入(普通单双腔起搏器、CRTP/D、希浦系统起搏、ICM等),有近例独立手术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供稿:王兵

原标题:《导管射频消融术,让“心”病有了新疗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